协和医院心血管病内科(武汉)是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务院第一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强大的医疗和科研力量。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7人;医师2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护师33人,技师16人,副主任技师和副主任护师各1人。现有病床83张、CCU病房、心导管室、心脏电生理室、心功能室、心电图室、心血管生化室、心血管免疫室、细胞电生理室和心血管基础研究室。每年治疗病人2500余例次,行心脏介入诊疗手术1000余例次。从1960年代到现在,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共为海内外十万余名心血管病人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医疗服务。
本学科点从1960年开始组建心血管专科病房,1970年开展冠心病监护,1975年组建湖北省第一个心导管室,1982年组建湖北省第一个心脏电生理室,1998年组建国内第一个心血管病免疫实验室。1980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同济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1979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1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5年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1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本学科是我国第一批开展心血管介入检查和治疗的单位:1975年,即率先组建我省第一个心导管室。1982年,组建我省第一个心脏电生理室。1978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埋藏式心脏其搏器置入术。1980年和1981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年,先后在省内率先开展冠脉造影和心内电生理检查。1991年,独立成功地完成我省第一例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和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目前,心导管室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主治医师3人,主管技师3人。导管室配备有先进的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250mA双C臂X光机、美国GE公司生产的最新型64导生理记录仪、体内反搏仪等诊疗设备。已开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未闭动脉导管堵闭术、房间隔缺损堵闭术、永久起搏器(包括双腔、三腔起搏器)、心动过速社频消融术等介入治疗。每年手术台数逾1000例次。
目前,学科的主要临床和基础研究方向包括:心血管病免疫学、心脏电生理学、心脏分子生物学、介入心脏病学和心力衰竭。几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级课题30项,出版学术专著10部,每年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从建科至今,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的临床和研究工作一直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目前与世界多个著名大学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如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医学中心、布朗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莱比锡大学和香港大学等。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